新闻中心
  就医指南
 
华医科普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华医科普

如何认识小儿疱疹性咽峡炎

2018-07-24 | 责任编辑:儿科卫荣江 | 浏览数:2619 | 内容来源:本站编辑发布
   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病原体多数相同、感染对象相同、感染途径相同,人们亲切的称它们为“表兄弟”。今年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率特别高,华阴市人民医院儿科每天从早晨到深夜就诊的患儿达150余名,每一位带孩子看病的家长就诊时脸上都夹杂着焦虑和恐惧,尤其发高热患儿家长更是着急,把诊疗医生团团围住,生怕担误孩子治疗最佳期。为了消除患儿家长的恐慌情绪,正确引导患儿家长及时、有序就医,下面,我来为大家科普下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疾病?
   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。特征为突起发热和咽喉痛,起病2-3天内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疱疹,周围绕以红晕,多见于扁桃体前部,但也可位于软腭、扁桃体、腭垂、舌部等。在发病后的24小时内,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,多在1-5天内愈合。大多数为轻型病例,有自限性(1-2周)。有的患儿高热体温40℃以上,哭闹明显,病情“来势汹汹”,家长非常担心。
    1、疱疹性咽峡炎的识别
    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,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最多见,好发于夏秋季,潜伏期3-10天。本病多以突发高热开始,24-48小时可达高峰,体温可升至39-41℃,伴头痛、咽部不适、肌痛等,婴幼儿常有呕吐、拒食,甚至发生高热惊厥;年长儿童常见严重的咽痛、吞咽困难、四肢肌痛、厌食乏力等。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后,24小时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,其周围绕以1-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。皮损常见于扁桃体前柱、软腭区缘和腭垂。经1-5天溃疡愈合,一般3天内退热,症状消失。本病愈后良好。
    2、与手足口病的鉴别
    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。手足口病多为嗓子里先有疱疹,后发展到手心脚心,手足口病必须是嘴里、手上和脚上都起疱疹,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。
    3、与普通感冒的鉴别
   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区别不大,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感冒而延误治疗。但普通感冒多由呼吸道病毒引起,表现为流鼻涕、鼻塞、咳嗽、疲倦、食欲减退、发热,体温38℃左右。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A组病毒(1~6、8、10、22)和其他肠道病毒、疱疹病毒或EB病毒引起,有一定的传染性。症状多表现为突然高热,可伴严重咽痛、吞咽困难、唾液分泌增多、食欲减退、乏力等,口腔内的疱疹是最重要的鉴别点。
    4、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?
    疱疹性咽峡炎以粪-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,通过飞沫、接触等方式也可传播。这也就意味着,大人亲吻孩子也可能传播。不过,家长不必过分忧虑,做好个人卫生,如勤换外衣裤、洗手、漱口等就能有效避免可能的传播。平时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、吃熟食、喝净水等良好的生活习惯,预防病从口入。要勤通风,督促孩子加强锻炼,增强抵抗力,多休息,让孩子少去人多、空气不流通的地方。
    △七步洗手法:
    第一步:撑心搓撑心;
    第二步:手指交错撑心搓撑心;
    第三步:手指交错撑心搓手背两手互换;
    第四步:两手互握互擦指背;
    第五步:指尖摩擦掌心两手互换;
    第六步:母指在掌中转动两手互换;
    第七步:一手旋转揉搓另一手的腕部、前臂,直至肘部,交替进行。
    一旦发现孩子患病,要及时带孩子就诊,还要注意和其他孩子保持隔离,避免疾病进一步传播。
 
 
 
上一篇: 无
 
 
打印本页||关闭本页  
 
 
 
 
地址:华阴市太华南路47号 联系电话:0913-4612337 院长信箱:hysrmyy2019@sina.com
Copyright 2017 华阴市人民医院  陕ICP备17008067号-1